所在位置:首页 > 曲谱 > Y
幽兰
2017/12/16 22:30:57 来源:中华琴学网 编辑:孔凡好古


古琴曲《幽兰》,明代以前作曲,刊载于《西麓堂琴统》、《杏庄太音续谱》、《藏春坞琴谱》、《徽言秘旨》、《徽言秘旨订》、《自远堂琴谱》、《裛露轩琴谱》、《天闻阁琴谱》,共8部古琴谱本中。


《藏春坞琴谱》
幽兰
曲意/解题
是曲也,孔子所作。时楚昭王聘孔子,孔子适楚,厄于陈蔡之间,外无所通,藜羹不充,从者皆病。孔子益自慷慨,絃歌不衰。君子修德立道,不以穷困而改节,兰生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,乃託辞于兰,因而作此曲也。
 
《杏庄太音续谱》
幽兰
曲意/解题
杏庄老人曰,惟兰,其色淡,其香淸,开于春,则奴僕?李。开于秋,则伯仲桂菊。世每以比君子,有以也。昔之好德者,故拟是操。
 
《西麓堂琴统》
幽兰
后记
尝观载记所称河间杂弄二十一中有幽兰操,盖远引之士抱道不偶,沉晦侧微如芳兰在谷不自顕见,其意自有所属云。
 
《琴学丛书》
幽兰
曲意/解题
原作四拍,今仍作四段,慢三絃一徽之角调。原名碣石调,即正调变音。
 
《琴学丛书》
幽兰
曲意/解题
为琴来室刻减字本,即古逸丛书刻日本藏唐人卷子本,原作碣石调,今用正调。避三絃散声,即借宫调弹慢三絃一徽,角调宫音凡四段。徽分不合者悉行更正。
后记
幽兰注板之难,如登蜀道。因其取音用指与流传各谱琴曲逈然不同,加以予前刻琴粹琐言,主持不改旧谱一字。而近著琴镜谱,例吟猱进退必须逐声注明,更觉丝毫不能假借曲中,全半扶指法,予作减字谱时定为四声两声,后有人以为太烦,拟改为两声一声,然全扶两声与原本缓作急作不缓急,三种不能脗合。半扶一声,又与蠲法无从分别,蠲用两声不惟与两声之全扶紊。且五度蠲不成节奏,兼此数者再求其音调。一贯指法前后不相矛盾更非易,易今以原本先缓后急之法,定五度蠲之板,由是而得全扶缓急不缓急三类之板可知必用四声。更由是而知其取音不合者,当用套板使于归带音过度閒字之类。所有疑难涣然氷释近日予题李勉春雷秋籁琴,有云何堪更谪人间世输与幽兰绝调传。今幽兰传矣,然非洗尽平日耳,音亦未得其古淡之趣。世有真好古知音者取原本卷子谱,与予所作双行谱校之,乃知此为唐以前最古之谱,真正古调古音,或不致作者有古调自爱之,嗟则幸矣。九疑山人 

 幽兰指法有吟无猱,疑唐时吟猱不分,或尚无猱名也。今琴谱有以为猱在徽下,吟在徽上者,有以为吟在徽下猱在徽上者,平心察之,似以猱在徽上,吟在徽下为宜。然予所传习者吟在徽上下,猱专在徽下,是以仍而未改。惟水仙猱法有注明上猱者,非此不成节奏,其馀不拘徽上徽下以归位为主位者,本徽分位也知此理,则上下皆宜。盖上下所差无几一指之巨,至少以半寸论必较,量于毫釐间,何从而定之。然制度之数不可不知,知之且未必能尽得之,不知之相去更不可以道里计予,所製徽分简明表,亦非矛盾也。九疑山人再识
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我要评论(共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