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页 > 琴人 > 当代琴人
陈长林
2016/7/17 16:43:57 来源:古学中国 编辑:孔凡好古





陈长林,1932年7月出生于福州。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兼大容量存储学组组长。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、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,为北京古琴大家之一。

陈长林14岁起学琴于闽派琴家陈琴趣(陈先生之父)及表姨吴子美,后又根据唱片自学古琴。19岁后,陈先生又得到吴景略、张子谦、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,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,形成自己的特点。1951年加入上海今虞琴社,1956年参加北京古琴研究会。

    1956年,陈长林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,即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电脑研究工作。曾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“103”机研制。任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“119”机外围设备技术负责人。该机于1964年获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。1981年至1983年,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电脑研究。带过多名研究生,取得提高存储容量的发明专利两项。曾发表有多篇电脑及古琴方面的学术论文。 他多次担任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分课题负责人,并多次获奖。例如:“757”机于198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某“磁盘伺服盘刻划装置”于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。由于在科技方面的贡献,自1992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。

陈长林之琴学,主要以闽派为基础,又博采众家之长,形成自己的琴风。陈先生精于《龙朔操》、《大胡笳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平沙落雁》等。

陈长林尤其精通打谱,1958年以来已发掘(打谱)有《胡笳十八拍》等五十多首琴曲,其最具代表性的有《龙朔操》等。另外,他从其他乐器移植的琴曲主要有《春江花月夜》等。

1957年以来,陈长林已发表有近二十篇古琴学术文章,并多次出席海内外古琴演奏会及学术会议。

雨果公司出版发行有陈长林古琴专辑CD《闽江琴韵》。





比起古琴我还小——记古琴老人陈长林

见到陈长林老师是中午1250分,和之前约好的时间半点不差。

在中关村社区服务中心三层的党员之家,这间60平米的屋子里摆设着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。我到时屋子里静静的,不过,我知道这儿一会儿就会热闹了,因为陈长林老师每周四下午在这里给一个古琴班上课。

陈长林老师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,他怎么和古琴结了缘分呢?原来1956年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专业学习,当时正好国家要开始搞自己的计算机,筹建计算技术研究所,所以他就被调到北京了。但接触古琴实际比搞计算机还早10年,1946年他就已经向闽派琴家、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习古琴了。谈到这儿陈长林老师说:“实际上我是先喜爱上古诗词的,从而喜欢上了古琴,小时候在我的家乡很多人都能把古文像唱歌一样的唱出来,可惜现在几乎已经失传了,很可惜呀。”“所以这次417日您在华宝斋书院的古琴演奏会是以诗词吟唱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。”我问。“说起来挺巧的,去年我们古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之后准备要举办一个庆祝会,再搞几场演出。本来只是准备做古琴的演奏会,但是正好前一段北京有一个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找到我,他们是倡导儿童要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经典的组织。知道我会诵诗词又能演奏古琴于是想让我去给他们教课,因为他们希望能够把音乐与诵读诗经结合起来,这样会增添趣味性,我也觉得这是好事。后来又和华宝斋联系了怎么合作,于是也就有了这次古琴和诗词吟唱的演奏会。”

“您对古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怎么看的?”

“好事情呀,不过这只是别人对你中国的古琴重视了。而我们自己做的还很不够。比如我现在是中国琴会常务理事,又是北美琴社顾问。我就觉得我们自己在古琴上做的事情还比不上国外,听上去奇怪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,起码是在宣传上不如人家。北美琴社总部在美国,囊括美洲等地。1999年我去美国两个音乐学院举办古琴音乐会,演出之后那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围在门口不让你走,很热情。当然他们对古琴并不是很了解,只是感兴趣,但只要你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就有可能进一步了解、学习它,可见他们的宣传做得很好。中国琴会现在就好像搭了一个框架,比如有个什么活动呀组织一下,可实际的工作并没完全做起来。”

“您是指普及工作?您现在来教一个古琴班,也是想做一些这方面的事吧。”

“古琴的普及是需要国家来做的,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。我本来不是这个班教课的老师,只是他们的顾问,原来的那个老师正好有事,我就替他了。现在这个古琴班水平参差不齐,他们里边有学生,也有已经工作的成年人。有的学琴几年了,有的刚刚开始学。因为工作和上学的原因他们也不是每次都能来。很多人没有自己的琴,我就把自己的6张琴带来给他们用。现在要来学琴的人不断多起来,鉴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回绝了。

“我认为应该把古琴列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去,可以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程,让学生们了解古琴从而产生兴趣。现在北大就有一个400多人的琴社,当然他们更多的同学还只是去听,我主张要自己动手去弹。所以,光靠几个人去教是远远不够的,因为我讲的是古琴的普及教育。”

“那您平日里还做什么呢?”

“我已经退休了,业余的时间大部分也都做和古琴相关的事。现在主要是研究古谱,就是‘打谱’。古琴的古谱就像一种符号一样,它代表的是一种指法,但是音的长短并没有记载,所以要研究怎样把它们演奏出来。另外就是怎样把计算机和古琴相结合,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艺术。古琴谱法‘减字谱’比较特殊,不像一般的简谱或五线谱,较难记。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,记录了古琴丰富的音色和演奏技艺。现存150部古琴谱包含3000多首古琴曲,亟待研究整理。我就把古琴谱用电脑编码来存储、复原显示,再经电脑处理后,产生与古琴谱的音高对照,并能用电脑演奏真正的古琴音色和指法的古琴曲,还设计完成一种初步的midI古琴,可用电脑键盘控制古琴音调和音色,并用电脑少量键盘进行模拟演奏。现在只是做了一些工作,还有很多等着我去完成。” 谈到古琴,70高龄的陈长林老师有说不完的话,但他一会儿还要给学生上课,我想应该让老人休息一下。毕竟岁数不饶人,老人却笑着说:“没关系,比起古琴我还小呢,呵呵。”是呀,这位“古琴老人”依然有着一颗年轻的心。(来源:拙风文化网)

 



央视网 《非常传奇》 古琴传承人 陈长林 

http://arts.cntv.cn/20150827/102750.shtml


陈长林 《大胡笳》



陈长林 《欸乃》



陈长林 《凤求凰》



陈长林 《平沙落雁》



陈长林 《忆故人》



陈长林 《琴律漫谈》上



陈长林 《琴律漫谈》下

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我要评论(共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