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页 > 琴式 > 传世名琴
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
2016/4/24 22:49:23 来源:古学中国 编辑:孔凡好古



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

湖北省博物馆藏


此琴通体涂布厚黑漆,全长 67 厘米。面板长 41.2、宽 18.1 厘米,浮扣在底板上形成音箱。1977 年湖北随县(今随州市)擂鼓墩 1 号墓出土。尾部为实体,长 25.8 米、宽 6.8 厘米。琴面的岳山上有十条弦槽,岳山根部有十个弦孔,通向面板内的月牙槽(即轸池),十个轸安放在此处, 旋动琴轸可微调琴弦。张弦的方法是弦的一端经过岳山于十个轸上,另一端经过尾端系于下面的琴足上。 琴面不平,略呈波浪式起伏,尾端翘起。演奏时,只能弹散音(空弦音)、泛音或幅度较小的滑音。

琴是古代弹弦乐器。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等先秦文献都有关于琴的记载,可见它的出现年代很早。东周各国乐官多通琴艺,如楚国钟义、晋国师旷等即是。儒家的传说故事中有俞伯牙和钟子期弹琴会知音的著名故事。凡此均足以说明琴在当时曾经广泛流传。
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我要评论(共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