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派亦称川派,泛川派。形成时期为清代。创始人为著名琴家张合修(孔山)。为中国近代汉族古琴演奏九大派别之一,此琴派的主要艺术风格为躁急奔放、气势宏伟。其代表作为《天闻阁琴谱》。张合修(孔山)、唐彝铭与叶介福于光绪年间一同修编《天闻阁琴谱》。
基本信息
中 文 名:蜀派
别 称:川派
代 表 作:《天闻阁琴谱》
创 始 人:著名琴家张合修(孔山)。
近代活动中心:“双雷斋”“霸派”叶氏一脉
著名琴家:张孔山、杨紫东、李子昭
代表人物
近代川派的著名琴家有:张孔山、杨紫东、李子昭、吴浸阳、龙琴舫、顾玉成、顾隽、顾梅羹、夏一峰、查阜西、喻绍泽等人。此琴派的主要艺术风格为躁急奔放、气势宏伟。代表琴曲为《流水》、《醉渔唱晚》、《孔子读易》、《普庵咒》等,其中以《流水》、《醉渔唱晚》等曲最为流行,尤其受到琴界的重视。这一琴派的重要琴学著作为《天闻阁琴谱》(唐松仙)、《百瓶斋琴谱》(顾隽)等,其中多收有川派作品。
近代最为官方的说法应为泛川派,“泛”这个概念最早在50年代由查阜西提出,其原因有二,一是四川自古为移民之域,许多琴家来自于外地,如张孔山就来自于江浙一带。二是因为四川古琴对外的影响,如《流水》一曲。
代表作
蜀派代表作为《天闻阁琴谱》,是张孔山、唐彝铭与叶介福于光绪年间一同修编。其最著名的地方在于《流水》一曲,在原来《神奇秘谱》中所载《流水》的基础上,加入了“七十二滚拂”的手法。另有《百瓶斋琴谱》,都收有许多代表琴曲。
“七十二滚拂”——该手法为张孔山所编写入琴谱,相传张孔山观岷江水,只见波澜壮阔、白浪翻滚,故作之。亦有云,据传此曲为冯彤云(张孔山之师)所授。
近代活动中心
“双雷斋”——双雷斋是著名琴人裴铁侠的家,因裴铁侠藏有“大雷”,“小雷”两张雷琴而得名。关于“小雷”的来历,还藏了一段爱情故事,说法较多,在此不予多讲。“小雷”名“引凤”,是一张百纳琴。
“霸派”——以龙琴舫为主的的琴友圈。
叶氏一脉——叶介福得张孔山真传,并将其琴艺传给其女叶婉贞,叶婉贞传给廖文甫,廖文甫传给喻绍泽兄弟三人。喻绍泽又传给喻文燕与曾成伟。琴人常去喻绍泽,喻绍唐家中雅集,据说,喻老的母亲十分欢迎,总准备许多好菜。
新中国刚解放前夕,社会上会[详细]
【上海】古琴音乐会·2018.6.10(周日),上海交响乐团主厅
【北京】古琴音乐会·2018.6.29(周五),中山公园音乐堂